2024年11月22日

光与盐|| 基督徒社会慈善人士访谈:教会如何参与到大力发展社会社区组织的形势中?

作者: 王璐德 | 来源:基督时报 | 2018年03月06日 14:22 |
播放

2018年伊始,中国陆续对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发出声音:1月8日,中国民政部公布了日前下发的《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市每个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每个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再过5到10年,社区社会组织管理制度更加健全,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有力支撑。

近十多年来,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角色的转型,对社会组织的需要愈来愈显著,同时近年来也鼓励宗教界参与慈善公益。基督教在2000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一直强调“爱邻舍”的精神,参与到服务社会之中。

在当下时代背景下,中国教会和基督徒如何参与到大力发展社会社区组织的形势中?基督时报邀请了一位有多年参与慈善公益事业的基督徒冯利锋弟兄分享他的看法和观点。
冯弟兄因经历了上帝医治他的儿子持续两年的噩梦,于是从佛教徒转为信主成为基督徒,之后不到几个月内就因看到医疗救助的呼召,就立马又放下当时在澳洲的事业,回到国内开始推动医疗救助,成为中华志愿者协会医疗救助志愿者委员会的负责人。(他的见证和访谈可见:【专访】医疗救助志愿者、基督徒冯利锋:耶稣是慈善事工的重要推动者


冯利锋个人资料照片。

基督时报:这次意见明确提到,到2020年,实现城市每个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10个社区社会组织,农村每个社区平均拥有不少于5个社区社会组织。藉此,可以看到政府这次对于社会组织的推动力很大,您是如何看待这次的意见出台和其中的具体内容呢?
冯弟兄:
正如基督时报之前对此报道所提到的,政府的职能从管理型向治理型模式在转变。把社会能办的事交给社会办,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就是有效的措施之一。民政部下发的意见稿非常明确的指出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目标、服务范围、服务内容等,更重要的是,尤其是民政部门在对社会组织的服务上,提出了具体而详细的要求。例如提到民政部门要简化手续、优化登记服务;推动政府购买服务;鼓励发展基金会等。这次意见既提出了目标要求,也提到了方法措施,显示出我国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视程度。

基督时报:基督教会历史上有重视社会服务的传统。您认为,基督徒如何参与到时下中国对于社会组织的大力发展的趋势中呢?目前哪些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限制了或者成为基督徒参与社会服务和创办社会组织的瓶颈呢?
冯弟兄:古往今来,无论在哪个国家,基督教会一直在致力于社会服务,推动社会的进步,这是圣经给基督徒的教导,也是上帝亲自在做的事情——用爱和恩典来让世界更美好。

在中国,基督徒,是我们一个非常特殊的身份标识,但与此同时,我们首先是公民,是市民,也是居民,无论是哪一个身份,我们都应当参与到社区社会服务当中去。《民政部关于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的意见》中也指出,在家庭服务、健康服务、养老服务、育幼服务等领域,对社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农村留守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提供生活照料、文体娱乐、医疗保健等志愿服务,这些我们基督徒都可以参与进去。

随着社会的进步,政策的推动执行,从广义上来看,已经不存在基督徒参与甚至创办社会组织的瓶颈了。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到相应的社会服务当中去。从我从事的志愿服务领域来说,就是一个门槛很低,限制很少的方式,无论是在校的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可以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去。每年抽出一天来,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我们基督徒的小组团契,除了查经、崇拜之外,也可以把社会服务做为团契的一项内容,藉着社会服务,真正成为社会的光和盐,切实行出神的荣耀来。

基督时报:您个人近年来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中,希望造福社会。您曾经多次谈到基督信仰对于您投身慈善事业的激励。您认为基督徒如何汲取信仰的力量来做好社会服务工作呢?同时,在《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中有规定说“不得在公益慈善活动中传播宗教”,这两者有矛盾吗?您是如何处理的?
冯弟兄:
社会组织不像企业,不以盈利为目的,没有太多功利性。社会服务以爱心为基础,靠着爱心让大家聚在一起,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我相信,我们的神是施慈爱的神,也是保守我们的神,在我们按照神的诫命,去做社会服务的时候,神会开辟通达的道路,也会保守我们。圣经教导我们心存和平、忍耐、恩慈,我们要用这样的心来对待我们的服务对象和合作伙伴。当我们按照圣经的教导,靠着信仰,而不是自己的血气去做的时候,我们就能经历神的恩典和祝福。我们不是只在患难的时候经历神的恩典,在喜乐中也能经历神的同在。 

《关于鼓励和规范宗教界从事公益慈善活动的意见》中有规定说“不得在公益慈善活动中传播宗教”,对此,我非常赞同。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信仰的国家,还有很多封建迷信掺杂其中,如果不加限制,势必偶像崇拜横行,社会混乱。对于政府的工作人员,大部分人对于《圣经》,对于上帝,没有认识,对于我们的信仰,也像其它宗教一样对待,同时由于中国历史的原因,部分人还具有排斥的心理。但是这些会影响我们的社会服务吗?会影响我们传福音吗?我认为是断乎不会的。

首先,福音的传播是圣灵的工作在先,基督徒受圣灵带领,配合神的工作。从福音最初传递到中国,到现在,历经了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和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外部环境变化很大,但是基督徒的人数增长,绝对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将来也会继续成长,这是神大能的体现,如果没有神的做工,人就没有悔改的能力,人就不会接受福音。传福音,不能仅靠满腔热血,要有属天的智慧,尤其要顺服圣灵的带领。

其次,福音的传播,要用生命影响生命。虽然非基督徒,尤其是无神论者,对各种宗教一视同仁。但是我们知道,我们所持守的,是信仰,而不是宗教;我们所传播的,是人类救主的信息,是真理,是全新的生命。以生命影响生命,用爱来传递爱,是基督教信仰传递的方式。国外的传教士在当时的中国建立学校、医院,在治病救人,教导人的时候,面向的是所有人,是用基督的爱来对待那些需要的人。那些非基督徒,在感受到基督徒的生命与众不同的时候,才能感受到基督的爱,才能正在敞开心扉,去认识我们的信仰。

在我刚加入到志愿服务这个工作时,也是我刚接受耶稣不久,准确的来说,是因为信了耶稣,才有了这个新的事业。刚开始,靠着一腔热情,见谁跟谁传讲福音,其中就有政府官员。正如所预料的,没有果效,同时还产生了一点负面的影响,被非正式要求禁止不分场合的传讲圣经。我为此祷告神,圣灵告诉我要顺服权柄。然后我就顺服,按照神的教导做事,不去擅讲福音。但是,神迹也就因此产生。一段时间以后,当他们看到我跟别人不一样的时候,竟然主动让我讲讲圣经,主动向其它人介绍我基督徒的身份。一切荣耀归于神。从此,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里,我不再避讳我基督徒的身份,甚至很多情况下,我都是主动告知。“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有信仰的人是被羡慕的,神渐渐的带领一些人到我身边,让我给他们传福音,要我带他们信主,神在使用我所从事的慈善事业,成为祝福别人的渠道,也让我经历了神的恩典。

基督时报:您可以分享一下过去几年来,在具体从事社会服务、和慈善事业的过程中一些具体的经验吗?
冯弟兄:在中国国内的过去三年里,我们为中国残奥委主办的数十次国内外赛事提供了志愿服务,影响到的人数以千记。我们的志愿者来源,有在校大学生,也有工作在不同岗位的职员,既有基督徒,也有其它宗教信仰的人。来自天南地北的人,一个临时组建的团队,在志愿服务的过程相识相知,甚至成为了好朋友,在活动结束之后还保持着联系。大家在这样一个用爱心服务的环境中建立了连接,以后就有机会与上帝建立连接。大家首先做朋友,然后才有机会谈到信仰,这个人生中最重要的话题。有些志愿者,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认识耶稣,获得拯救的。我鼓励每个人都能参与到慈善活动中去,在慈善活动中把基督的样子活出来。

中华志愿者协会医疗救助志愿者委员会组织志愿者为康保国际马拉松提供服务。(图:受访者提供)

我在澳洲的教会更是热衷于参与社会服务。我们有一个为中老年人服务的团契,面向社区开放。聚会的时候,带领大家学习赞美操,唱赞美诗,做一些手工,中间也安排出一个小时的时间,观看启发课程的视频,讨论跟信仰有关的话题,分享一些见证。 


2015年 冯利锋在澳大利亚的Eastwood Spring Fair做志愿者时与志愿者们的合影。(图:受访者提供)

最近,我们又新开了一个面向年轻家庭的事工,以年轻的父母为受众群体,为他们提供寓教于乐的亲子活动,使用赞美诗,带领孩子唱歌跳舞,让孩子从小认识圣经和耶稣。同时也为父母提供关于家庭关系和教育的讲座,这都是父母们关心的话题。在孩子们游戏的同时,我们播放启发课程的视频,让一些父母有机会认识信仰,去思考关于信仰的问题。

做为个体,参与志愿服务,门槛较低。但是如果组织团队,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的话,必须得专业,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参与侍奉的团队,都有具备相关证件的人。这也是我很重要的经验之一。我国的法律正在逐渐的健全,我们公民,尤其是基督徒,都可以为此努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情况复杂,我的经验仅供参考。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持守信仰,有一颗爱主的心,神自会使用我们,让我们成为别人的祝福。只要我们顺服神,神就会掌控一切,因为他是全能的主,天上地下的王。

(本文为基督时报独家稿件。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中华志愿者协会医疗救助志愿者委员会网站www.yljzzyz.org
官方微信:医疗救助志愿者yljzzyz


立场声明

基督时报特约/自由撰稿人文章,文中观点仅代表作者立场,供读者参考,基督时报保持中立。欢迎个人浏览转载,其他公众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版权声明

凡本网来源标注是“基督时报”的文章权归基督时报所有。未经基督时报授权,任何印刷性书籍刊物、公共网站、电子刊物不得转载或引用本网图文。欢迎个体读者转载或分享于您个人的博客、微博、微信及其他社交媒体,但请务必清楚标明出处、作者与链接地址(URL)。其他公共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公共平台如需转载引用,请通过电子邮件(jidushibao@gmail.com)、电话 (021-6224 3972) ‬或微博(http://weibo.com/cnchristiantimes),微信(ChTimes)联络我们,得到授权方可转载或做其他使用。